loading
cghospital.com
健康知识

Medical guidance

黄疸的鉴别

发布时间:2012/4/9 访问次数:

    黄疸是由于血液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使黏膜、巩膜及皮肤染成黄色而成的症状。一般分为溶血性黄疸、肝细胞性黄疸和肝外梗阻性黄疸三类,由于处理方法截然不同,将肝外梗阻性黄疸称为外科性黄疸,(常需行手术治疗),而将其余各类黄疸统称为内科性黄疸(一般仅需行药物治疗)。如果对外科性黄疸未予及时手术处理将导致严重后果。相反对内科性黄疸误行手术治疗也会加重病情,甚至危及病人生命。因此,黄疸的鉴别诊断对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,参考有关文献和实验室检验,浅谈其鉴别诊断。
    1、溶血性黄疸
    在临床上鉴别比较容易,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,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或微血管病、误输异型血、溶血性病原体感染等,它的特征有:血液中大量增加的游离胆红素。游离胆红素不透过肾小球,尿中无胆红素出现。胆汁中结合胆红素和粪便中尿胆原均大量增加。大量尿胆原自肠吸收到肝,因肝功能减损排泄有困难,尿中尿胆原增加。贫血、造血骨髓增生、周围血液中网织细胞及晚幼红细胞增多,脾肿大。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,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,球形红细胞增多等。
    2、肝细胞性黄疸
    主要是肝脏疾病如传染性肝炎、血清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肝脓肿、肝癌、药物中毒等引起。常见有乏力、厌食、恶心呕吐、腹部和肝区疼痛等,肝可触及常有压痛,黄疸一般持续2周~4周,实验室检查:白细胞总数多正常或减低,尿胆原和直接胆红素增高,肝功能多异常,ALT 明显增高,血清胆固醇正常或偏低。
    3、肝外梗阻性黄疸的病史
    可有右上腹剧痛(胆绞痛)、发热和黄疸三联征,提示胆管炎和胆石病。上腹部不适或背部以及无痛性进行性黄疸,特别是老年人,应考虑壶腹部周围癌,大便呈陶土色,尿色深黄,化验可发现胆红素升高,ALT稍高或正常,胆固醇、ALP、r-GT均升高。凝血酶原时间和维生素K反应试验:肌肉注射维生素K 10 mg 24 h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明显恢复提示阻塞性黄疸,否则属于肝细胞性黄疸。其他辅助检查:影像检查对确定有无梗阻性黄疸及其部位有实际意义。B超可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,胆囊大、结石、胰头增大及其他占位性病变等。B超方法简便、安全无损伤、重复性强,阳性率可达8O 以上。PTC是诊断外科性黄疸的首选方法,其成功率达95%。
    肝细胞性黄疸和肝外梗阻性黄疸在临床上多见且出现的水平近似,其中有一部分不典型病例鉴别困难,经常误诊误治,因此实验室的检查是鉴别诊断黄疸的重要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