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cghospital.com
健康知识

Medical guidance

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后的健康宣教

发布时间:2012/7/27 访问次数:

    1、合理调整饮食,适当控制进食量,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、酒,少吃动物脂肪、内脏及胆固醇、热量、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,多吃蔬菜、水果。
    2、积极治疗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等疾病,避免肥胖及缺乏运动等不良因素。
    3、避免各种诱发因素
    (1)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;
    (2)放松精神,愉快生活,避免紧张、情绪激动等。
    (3)洗澡特别要注意。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。水温最好和体温相当,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,大量血液流向体表,可造成心脑缺血。洗澡时间不宜过长,洗澡时一般闷热且不通风,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新陈代谢水平较高,极易缺氧、疲劳,冠心病病人更是如此。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,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。
    (4)气候变化时要当心。在严寒或冷空气影响下,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。气候急剧变化,气压低时,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不适。国内资料表明,持续低温、大风、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。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,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,或者加服硝酸甘油类扩冠脉药物进行保护。
    (5)应保持大便通常,嘱患者排便时勿屏气、用力。
    4、注意劳逸结合,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。适当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、延长存活时间。运动中以达到病人最大心率的60%~65%的低强度长期锻炼是安全有效的。运动方式包括步行、慢跑、太极拳、骑自行车、游泳、健美操等,每周运动3~4天,开始时每次10~15分钟,逐步增加到30分钟以上,避免剧烈运动、竞技性活动、活动时间过长。个人卫生活动、家务劳动、娱乐活动等也对病人有益。经过2~4个月的体力活动锻炼后,酌情恢复部分或轻工作,逐渐可恢复全天工作,但对重体力劳动、驾驶员、高空作业及其他精神紧张或工作量过大的工种应予以更换。
    5、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,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,并教会患者定时测脉搏,定期门诊随访。若胸痛发作频繁、程度较重、时间较长,服用硝酸酯制剂疗效较差时,提示心血管事件,应及时就医。
    6、指导病人及家属懂得和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。心肌梗死病人约70%有先兆症状,主要表现为:
    (1)突然明显加重的心绞痛发作;
    (2)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或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;
    (3)疼痛伴恶心、呕吐、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;
    (4)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因此加重;
    (5)老年冠心病病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、心衰、休克、呼吸困难或晕厥等。
    上述症状一旦发生,必须认真对待。病人首先应停止活动,卧床休息,保持安静,避免精神过度紧张,立刻与附近医院联系,同时做好送往医院的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