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cal guidance
发布时间:2013/10/10 访问次数:
(一) 骨科疼痛管理目的
1. 缓解或解除患者疼痛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;
2. 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;
3. 促使患者尽早开展康复锻炼,改善其运动功能;
4. 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,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。
(二) 疼痛管理标准
美国医疗机构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《疼痛管理新标准》内容包括:
1. 承认患者对疼痛有适当评估和接受处理的权力;
2. 对所有患者确认有无疼痛,若有疼痛,应评估疼痛的性质和程度。
3. 用简单方法定期再评估和追踪疼痛,并记录评估结果;
4. 判定医护人员评估、控制疼痛的能力,保持医护人员的熟练程度,对新参加工作人员应定向培训,传授评估、控制疼痛方面的知识;
5. 医院内不许建立措施和手续,以利于执行有效的处方和医嘱;
6.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效管理疼痛的知识;
7. 对计划出院的患者,应探讨控制患者症状的必要性。
(三) 疼痛处理原则
1. 重视健康教育: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沟通,以取得患者配合;
2. 选择合理评估:对急性疼痛而言,疼痛评分方法需简单;
3. 尽早治疗疼痛:提倡超前镇痛,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;
4. 提倡多模式镇痛: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,充分发挥镇痛协调或相加作用;
5. 注意个体化镇痛:镇痛方法引人而异,以用最小剂量达到最佳镇痛效果。
(四) 目前控制疼痛的方法
控制疼痛的方法可分为药物和非药物两大类。
1. 药物镇痛
(1) 局部外用药物:缓解肌筋膜炎、肌附着点炎、腱鞘炎和表浅部位关节炎、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疼痛;
(2) 非阿片类药物: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,适用于轻中度及重度的疼痛的辅助治疗;
(3) 复方镇痛药:两个或多个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组成,以达到协同镇痛作用;
(4) 阿片类药物:适用中、重度疼痛的治疗;
(5) 封闭疗法:缓解关节、筋膜疼痛的治疗;
(6) 辅助疗法:包括镇静药,抗抑郁药,抗焦虑药、肌松药等。
2、非药物镇痛
(1) 松弛疗法:通过一定的肌肉训练程序,让患者有意识的控制自身生理心理活动,降低唤醒水平,改善躯体及心理功能紊乱状态;
(2) 音乐疗法:缓解患者紧张、焦虑等情绪;
(3) 治疗性触摸:放松痉挛的肌肉,改善局部微循环,增加局部血供,以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,代谢,从而缓解疼痛;
(4) 神经电疗刺激疗法:通过放置在相应部位皮肤上的电极板,将脉冲电流通过皮肤刺激神经,以提高痛阈,缓解疼痛;
(5) 情感支持疗法:缓解患者焦虑,不安情绪,以减轻疼痛;